山东省食品安全学习平台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关于印发《关于促进全省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3-2025)》的通知

时间: 2023-10-13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商务厅,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发布单位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商务厅,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发布文号 鲁工信发〔2023〕11号
发布日期 2023-10-13 生效日期 2023-10-13
有效性状态 阶段性文件 废止日期 暂无
备注

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局、财政局、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化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场监督管理局、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各监管分局:

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精神,我们联合制定了《关于促进全省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3-2025)》,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山东省商务厅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

2023年10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促进全省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2023-2025)

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加快推动我省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支撑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市场主导,统筹推进;产区引领,集聚发展;保障安全,服务人民”的原则,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独特饮食文化,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主攻方向,推动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我省食品工业居全国首位的规模优势和在全国具有突出优势的肉类、粮油、水产品、生物发酵等细分行业领先优势,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传统食品产业加快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省食品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传统优势食品产区规模不断壮大,地域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供应链保障能力明显改善,一二三产融合水平持续优化,产业基础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打造“百亿龙头、千亿集群、万亿产业”的地方特色食品发展格局,在肉制品、粮油等行业集聚区培强做大2个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产区(集群),在生物发酵、预制菜、水产加工等行业集聚区培强做大5个以上过500亿元产区(集群),在酿酒、功能糖、调味品、乳制品、营养保健品等行业集聚区培强做大10个以上过200亿元产区(集群);在全省培强做大10个以上百亿级特色食品龙头骨干企业,推出一批地方特色小吃工业化典型案例,塑造一批省内外知名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区品牌。

二、主要工作和任务

(一)提升优质原料保障能力

1.丰富原料品种。因地制宜推动优质食用农产品原料品种保护、繁育和扩大生产,利用3年时间重点培育和壮大30家“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企业,以工带农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大对我省特有、稀有农产品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种业企业围绕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加工专用品种资源的引进、测试评价和创新利用,优化原料品质和加工性能,扩大适用范围。(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负责)

2.加快建设专用原料供应基地。鼓励企业建立自有或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标准化原料种养殖基地。开展粮油示范基地、畜禽养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等多种形式规模化经营,不断提升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生产水平。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工作,持续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鼓励申报创建国家级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和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

3.完善利益联结模式。促进原料产区、企业主体和消费市场进一步衔接,鼓励地方特色食品生产企业以订单农业等方式,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稳定的协作关系,完善龙头企业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在保证地方特色食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让产业链各环节共享增值收益。支持专门机构或专业人员有针对性地为本地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种养殖技术指导。(省农业农村厅负责)

专栏 1 特色农产品原料基地名录

1.果蔬产品。烟台苹果、肥城桃、临沂黄桃、博山猕猴桃、阳信鸭梨、平度葡萄、峄城石榴、莘县香瓜、沂源红苹果、泰山板栗、沂源草莓、日照东港蓝莓等瓜果类种植基地,寿光蔬菜、章丘大葱、金乡大蒜、莱芜黑蒜、海阳白黄瓜、莱西胡萝卜、曹县芦荟等蔬菜类种植基地,莱芜、安丘、昌邑、日照等生姜种植基地,烟台、青州、莱芜等山楂种植基地,烟台、莱芜、沂源、五莲、山亭等樱桃种植基地,沾化冬枣、乐陵金丝小枣等枣类种植基地,泰山食用菌、邹城蘑菇、惠民香菇、莘县双孢菇、冠县灵芝、鱼台毛木耳等菌类种植基地,曹县、莒县等芦笋种植基地,山亭、泗水等甘薯种植基地。

2.肉制品。高青黑牛、阳信肉牛、昌邑潍北奶牛肉牛、泗水中册肉禽、沿黄肉羊等养殖和加工基地,胶东半岛、聊城、沂源、夏津等肉禽养殖基地,鲁中南生猪、鲁西南肉鸡、兖州樱桃谷鸭等繁育基地。

3.水产品。胶东刺参、烟台扇贝、荣成海带、乳山牡蛎、海阳牡蛎、渤海对虾、滨州盐田虾、沾化海蜇、无棣贝类、日照三文鱼、微山湖淡水鱼、雪野湖花鲢鱼、东平湖鲤鱼、鱼台小龙虾、高青龙虾等养殖和加工基地。烟台北部、威海东部、海阳南部、海州湾北部、莱州芙蓉岛西部、威海爱莲湾、青岛石雀滩等海域海洋牧场群。

4.米面制品。潍坊、济宁、德州、菏泽、滨州滨城等地小麦种植加工基地,济宁、临沂、东营等地水稻种植基地,金乡、山亭小米种植基地。

5.植物油。胶东半岛、临沂、日照、沂源等花生种植基地,济宁核桃、泰安大豆、德州玉米等种植基地,菏泽牡丹籽油种植基地,日照葵花籽种植基地。

6.酿酒。鲁中山区、黄河古道、临沂、菏泽、高青、安丘高粱种植基地,烟台葡萄种植基地。

7.乳制品。淄博得益乳业牧场、曹县银香伟业百澳牧场、禹城东君乳业牧场、坊子羊乳生产基地、济南佳宝乳业牧场、莱芜仙农园羊乳生产基地、日照百慧和卫岗乳业奶牛养殖基地。

8.调味品。乐陵调味品生产基地,枣庄、莱芜、沂源等花椒种植基地,金乡、武城等干辣椒种植基地。

9.制茶。日照、崂山、海阳、沂蒙等绿茶种植加工基地,泰山女儿茶、诸城红茶、莱芜干烘茶、长清茶等生产基地。

10.药食同源产品。泰安黄精、文登西洋参、莱芜白花丹参、博山池上桔梗、平阴玫瑰、定陶桑葚、夏津椹果、夏津和临清桑黄等种植基地。

注:每类原料基地内基地排名不分先后。

(二)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建设

1.强化产业链协同配套。围绕我省特色食品产业资源,加强高水平规划布局,聚力开展农副食品精深加工业培育,突出抓好粮油、肉类、水产品、果蔬等产业发展,引导企业向传统优势食品产区集中,重点培育和提升100个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聚区(集群、强县、强镇、基地)能级,放大产业集群效应。瞄准产业上下游配套要求,择优引进农产品预处理、冷链物流、包装印刷、电子商务等企业,推动生产要素优化升级,形成20个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负责)

2.开展大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围绕标志性产业链建设,开展融链固链强链专项行动,以产业关联度高、行业优势明显、辐射带动作用大、创新能力强的食品链主龙头企业为引领,培育打造一批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大力提升食品产业品牌美誉度和行业影响力,发挥聚合辐射效应,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大力推介地方特色食品细分行业产品和品牌,力争培育500家食品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负责)

3.构建市场化服务体系。支持传统优势食品产区打造农产品集散、冷链物流、产品展销中心等,鼓励成立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扩大地方特色食品影响力。探索“产研结合+技术攻关”模式,引导企业主动衔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加工科技研发合作,建设产学研基地和专家服务站,加速推进企业加工技术精准更新。完善金融服务、网络服务、科技服务等平台建设,加强预冷、贮藏、保鲜、运输等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补齐食品原料“最先一公里”短板,为食品产业项目集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科技厅负责)

专栏 2 山东省特色优势食品产区(产业集群)名录

1.鲁北地区

禹城大健康功能糖食品、滨州粮油深加工、滨州水产预制菜、滨城赤藓糖醇生产、博兴大豆油、邹平玉米油、沾化农副食品深加工、夏津粮油加工、平原淀粉精深加工、滨州对虾加工、乐陵调味食品和小枣加工等产区(产业集群)。

2.鲁中地区

济南透明质酸、济阳食品饮料、莱芜姜蒜深加工、莱芜香肠制品、淄博烧烤、博山猕猴桃深加工、高青国井白酒、潍坊芝香白酒、潍坊柠檬酸、潍坊淀粉糖、诸城食品及预制菜、临朐鹅肝、寿光肉鸭屠宰加工和玉米深加工等产区(产业集群),莱芜黑山羊、黑猪、黑鸡、花脸兔肉制品加工产区(产业集群)。

3.鲁南地区

济宁食品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蒜加工、日照海洋食品、沂水淀粉糖及休闲食品、兖州粮油精深加工、梁山生物发酵及农副食品深加工、邹城蘑菇等农副食品深加工、泗水农副食品深加工、鱼台农副食品深加工、山亭豆制品及农副食品深加工、滕州滨湖镇湖特产品加工、平邑罐头、日照茶叶等产区(产业集群)。

4.胶东地区

青烟威水产品加工、烟台果蔬加工及葡萄酒、青岛城阳特种食品、平度粮油深加工、荣成海洋生物制品、乳山农副食品深加工、莱西休闲食品、胶州辣椒制品、胶州粮油加工、莱阳肉制品等产区(产业集群)。

5.鲁西和鲁西南地区

东阿阿胶、阳谷畜禽加工、莘县小肉食鸡加工、高唐休闲食品、聊城蘑菇酱、菏泽牡丹沙土休闲食品、巨野花冠酒、冠县灵芝加工、单县羊肉汤等产区(产业集群)。

注:每个地区产区(产业集群)排名不分先后。

(三)提升技术、装备和设计水平

1.增强共性基础技术能力。借助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资源,开展地方特色食品营养组分互作、风味物质形成、品质劣变、危害因子形成等机理阐释研究,加快营养稳态化靶向递送技术、风味品质修饰、典型危害物控制技术、加工工艺适应性改造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强化超微粉碎、快速钝酶、节能速冻、气调保藏等实用工艺推广应用。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加大新食品资源安全评估投入和开发力度。(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负责)

2.提升先进装备供给能力。构建面向多品种精准生产控制数学模型,突破柔性化智能制造技术,开发订单驱动型工序可重组全过程智能生产装备,实现多品种无人值守全过程智能控制和管理,促进拟人多自由度加工关键装备、仿生柔性加工关键装备、数控高密度发酵、非热杀菌等现代食品加工工艺装备推广应用。整合地方特色食品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和科研院所力量,构建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应用联合体,逐步提升重要装备供给能力。支持企业大力开展技术改造,积极应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不断提升工艺装备水平。(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

3.加强工业设计推广应用。围绕产品定位、品牌设计、美学设计、外观包装、结构优化、功能创新、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等重点环节,提升工业设计对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赋能作用。注重文化创意融合、品牌价值提升和用户体验,提升食品个性化定制、原创设计能力。全面落实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有关标准和规定要求,践行简约适度、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的食品包装设计理念。3年内,推出10个食品绿色工业设计和绿色包装典型案例。(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

专栏 3 技术工艺及装备提升重点方向

1.预制菜。生鲜食品精准保鲜技术;预制菜营养风味品质提升技术;智慧化中央厨房创制;自动化加工与数字化品控关键技术及装备。

2.生物发酵。核心工业菌种性能提升技术;高产菌种筛选和发酵过程优化技术;新型酶制剂创制应用技术;传统发酵食品风味保持及提升技术;智能生物反应器、智能化分离纯化装备。

3.营养保健食品。天然营养物质提取、评价和应用技术;食品营养组分互作及稳态化靶向递送关键技术;精准营养设计技术;特殊膳食食品创制技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配方研发及制备技术;新型杀菌、节能干燥等装备。

4.米面制品。低脂低钠膳食纤维应用技术、全谷物食品制备技术、传统米面制品等主食工业化工艺技术与装备;面制品仿生柔性加工关键装备。

5.植物油。大宗粮油及杂粮杂豆产品抗氧化、抗老化、功能活性保持、降低致敏胀气等稳态化绿色加工技术;低温快速压榨核心装备。

6.肉制品。低温肉制品生产技术;肉制品原味保鲜技术;传统肉制品拟人多自由度加工装备。

7.水产品。水产品高质化生物加工技术;水产品腥味消减技术;水产品营养功能因子高效制备与稳态化保持技术;水产品质构维持、风味还原技术;水产形态精准识别技术与智能化预处理装备;水产品活性组分高精度分离提取装备。

8.乳制品。乳清脱盐制备技术和乳糖提纯制备技术;乳铁蛋白等母乳营养功能组分性能提升技术;在线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新型杀菌和高速包装等装备。

9.酿酒。特色酿酒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功能优化、风味物质代谢调控;酒精超高浓发酵、节能与清洁生产技术;酒糟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品质检测、在线监控和远程诊断等智能装备。

10.调味品。先进膜分离、色谱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专用顺序式组分精准分离装备。

(四)强化质量安全保障

1.提升质量安全管理能力。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生产全过程风险防控,确保产品出厂合格。引导和鼓励食品企业积极开展工业企业诚信管理、质量管理、食品安全管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有机产品等体系认证。优化新型消费发展环境,深化包容审慎和协同监管,促进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完善产品服务规范,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

2.发挥技术支撑作用。鼓励创建地方特色食品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鼓励地方特色食品企业加强原料预处理、加工制造、包装灭菌等环节危害因子筛查测定、异物精准识别及剔除、品质自动化感知等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及仪器设备的应用,提升检验检测和质量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和水平。(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负责)

3.加强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强化从农产品原料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严把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关,鼓励大中型商超与种植养殖企业建立“场(厂)商对接”模式,强化农产品质量把控。按照“一域一档”原则,对地方特色食品产区列出区域性风险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并加强风险防控处置。强化各传统优势食品产区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负责)

(五)培育特色品牌文化

1.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挖掘儒家文化、齐民要术、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齐鲁文化与地方特色食品历史渊源,借助短视频、微电影、系列丛书、博物馆和档案馆建设等形式,讲好地方特色食品故事,展现地方特色食品独特“味道”。倡导绿色、健康的酒消费文化,讲好以芝香、北派酱香和优质低度浓香等典型香型的白酒品牌故事,支持发展以参观白酒传统酿造与数智赋能的工业旅游、酒文化旅游,促进白酒技艺与传统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推动我省食品领域老字号创新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历史文化、节庆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融入地方特色食品品牌,鼓励企业将中华传统饮食制作技艺与现代食品生产技术工艺合理结合。(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

2.实施品牌培育提升工程。支持传统优势食品产区注册集体商标,加快培育区域公用品牌。鼓励运用“互联网+品牌建设”新思维和新营销方式,培育食品细分行业领先的特色品牌和“专精特新”企业,持续编制和公布山东特色优质食品目录,培育1000个地方特色优质食品。鼓励食品领域优秀企业参评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好品山东”品牌和省长质量奖。(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负责)

3.加大宣传推广力度。3年内,鼓励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实施“百展”行动,通过举办地方特色食品专业性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品鉴会、设计大赛等形式推广特色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引导地方特色食品生产企业参加“非遗购物节”“吃货节”“网上年货节”以及“进名店”等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支持地方特色食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

(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1.推进绿色低碳和安全发展。支持创建绿色工厂,加快应用节水、节能、节粮的加工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清洁高效制造工艺,提升加工转化率。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果蔬皮渣、粮油麸粕、动物骨血等加工副产物的二次开发,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兽药、饲料科学使用,促进畜禽粪污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强化大气、水、土壤、固废(白色垃圾)污染防治工作,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及食品安全。在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标准、行政许可等方面,指导和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

2.促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深入实施食品工业“数字三品”行动计划,推进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地方特色食品全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原料采收、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各环节数字化发展。重点支持赋能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20家平台型企业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广数字化研发设计,推动加工工艺流程再造,锻造一批数字化车间、5G全连接工厂和智能工厂,实现柔性生产和智能制造,加快产品迭代更新,提升供给与需求适配性。(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

(七)推广新业态新模式

1.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大力发展数字营销模式,加强与大型电商平台产销对接,深化生产、流通、销售、服务全渠道布局,实现线上线下多元业态深度融合。借助大型消费类展会和国际性交流活动,搭建特色食品企业供需对接平台,鼓励设立山东特色食品展销专区,助力企业拓展销售渠道。科学构建地方特色食品消费需求数字预测模型,解析不同地区消费偏好以及未来消费流行趋势,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合理调配研发、制造及营销资源,更好满足地方特色食品消费需求。(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负责)

2.培育创新业态。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加快地方特色食品预制化、工业化发展,促进传统饮食制作技艺与现代食品生产工艺结合,推出100个山东美食和地方小吃等工业化产品案例,积极参与中华美食创建和申报活动。鼓励传统优势食品产区拓展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链,强化上下游深度融合,培育创新业态和模式。结合特色农产品原料种养殖基地,发展共享农庄、农耕体验、乡村民宿等业态。挖掘地方特色食品的健康养生、休闲观光、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等功能,引导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与康养、旅游、科普、娱乐等产业融合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负责)

3.打造多元融合消费场景。推动地方特色食品消费元素嵌入夜间经济、特色餐饮集聚区、大型商业综合体等消费场景和载体,广泛凝聚人气,促进地方特色食品消费。加大企业与国内重点电商平台的产销对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构建形式多样的线上消费场景,提供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等多元化的消费体验。发挥地方资源特色优势,发展食品产业工业旅游,鼓励龙头骨干食品企业与休闲、旅游、文化等跨领域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传统食品工业文化特色的旅游示范基地和精品线路,培育建设和公布100个产业特色突出、文化内涵深厚的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群、强县、强镇、生产基地和特色产业文化博物展馆等。(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加强省、市、县(市、区)纵向联动,深化省有关部门协同配合,深入开展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培育,协同推进产业发展。全省和各设区市都要梳理并形成本地特色食品产业名录,选择具有代表性、优势突出的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今年年内启动编制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建设方案,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路线图和时间表。鼓励各地将发展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作为推动全面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加强系统谋划和督促落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完善支持政策。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地方特色食品生产企业工艺技术提升、加工产线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鼓励市场化运作的各类基金加大对地方特色食品领域技术创新和薄弱环节攻关的支持力度。聚焦餐饮等十大消费场景,组织开展金融机构高管走基层“十百千万”活动,为餐饮、食品加工等有需求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鼓励银行机构结合当地传统优势食品和地方特色食品特点,深入挖掘食品产业及上下游行业融资需求,积极提供便捷高效的针对性产品和服务,助力释放产业发展潜力。(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财政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和青岛监管局负责)

(三)健全标准体系。鼓励我省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特色食品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和修订工作。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制定高于推荐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关技术要求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支持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与转化。针对地方特色食品标准立项需求和建议,组织研究制定地方标准。(省市场监管局、省卫生健康委负责)

(四)加快人才培养。完善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培养山东特色食品产业发展亟需的专业人才。加强食品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等高能级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食品领域省级人才的培育,遴选一批食品领域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结合地方特色食品生产工艺流程特点,开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形成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和改革委负责)

关闭 培训征集